“祖师慈悲。”
“哥哥别被白话蒙了眼睛,投胎又不是送鸡子,好几万个死人,钱塘哪儿来这许多肚皮?人又不是猪狗,一胎能下他十来个。”
“禅师是在世的神佛,总不至于蒙骗孤魂野鬼。”
“大人物急了眼,做出啥事也不稀奇。再者说,得了和尚的便宜,就得烧他家的香火。咱们自托庇于麻衣城隍,受了人家多少恩德,便连侄儿侄女也是李爷爷遣人救出来的,若为眼前一点小利叛去,实乃不忠不义,咱们兄弟也没得做!”
同乡弟兄义愤填膺。
牛六垂着脑袋,懦懦不言。
今夜,不知多少相似的对话在诸坊各个角落响起,不知多少境遇相似的死人在同样的抉择中辗转反侧。
“祖师恩泽众生,即便是孤魂野鬼,也愿一视同仁渡以慈悲,坊间闲言碎语,不过是小人中伤,施主大可放心。”
翌日。
轮转寺山门前长长的石梯前,身穿锦衣、面带宝光的和尚语气温和却不容质疑。
牛六迟疑着点头,将一对哭闹着不愿离开的儿女狠心推了出去,早等得不耐烦的神将立时上来,一手拽住一个,步步蹬上长阶。
他终究做出了选择,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儿女。
他深切地知晓作孤魂野鬼的艰辛,自己尝过的苦,熬过的累,不愿让孩子再尝一次、熬一遍。
“既受了祖师的恩泽,施主当明白孰为正神……”
和尚在耳边喋喋不休。
牛六却只是紧紧摁住藏在心口的一对剪纸小人,眼睛死死对着长阶。
轮转寺背倚着朝阳,金光万丈,两个一步三回头的小小人影就这么一步步缘阶而上,渐渐消融在了光芒中,终于不见。
牛六心底空洞洞的。
“小鬼晓得了。”
…………
“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白日见得墙外污水渐涨,所以梦着黑水淹没屋宅,夜里听得猫叫,所以又梦着炭球儿变作大猫救人。”
“可是炭球儿不见了!”
孩子们又找着老医官,七嘴八舌说起昨夜共同的噩梦,老医官忙活了一宿,疲惫得慌,但仍强打起精神:
“猫儿嘛,三天两头的不见也是常事,以前它不也常常离家数日不归么?”
“可是……”
没了可是,老医馆已挨不住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