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小说网

中文小说网>邓晓阳与李朝阳的爱情奋斗故事135 > 第1262章 于伟正谈高等教育张庆合再获重用(第2页)

第1262章 于伟正谈高等教育张庆合再获重用(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常云超道:“书记啊,我们光明区全力支持,土地方面学校看上那块地,我们就支持那块地。”

等常云超说完,于伟正将目光转向了市长张庆合。“庆合同志,你的意见呢?”

张庆合一直静静地听着,手里拿着眼镜,偶尔在指间转动一下。张庆合年龄最大,面相更显敦厚,眉头习惯性地微锁着,仿佛总是在思考着什么难题。见书记点名,就道。

“伟正书记啊,孔局长、云超和成功同志啊汇报得很全面、很到位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张庆合的声音沉稳,带着东原本地口音,语速不快,但很有力量,“我再补充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供你和市委参考。”

“第一,”他伸出一根手指,“这件事既然看准了,就要下定决心,举全市之力来推动。我同意成功同志的意见,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我建议,尽快成立高校筹建领导小组,规格要高,于书记你和我来担任组长,宣传部的白鸽同志,还有成功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功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相关的计委、财政、建设和教育等几个一把手作为成员。这样,协调起来才有力度,才能避免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于伟正轻轻点头,这个提议显然说到了他心里。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往往是推动难点工作的前提。

“第二,”张庆合继续说道,“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引进上,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成功同志提到以医专、师专为基础,这个方向我赞成。但我们眼光可以放得更开一些,比如,是否可以结合我们东原的农业大市特点,考虑增设一些涉农的专业?师资方面,除了引进,更要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提升,可以和一些省里的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人才培养是慢工出细活,急不得,但基础一定要打牢。”

“第三点,也是我认为比较迫切的一点,”张庆合加重了语气,“一些必要的前期工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前介入。比如新校区的选址、规划,甚至部分土地的征用和平整,这些工作周期长,现在着手,不算早。就算最后高校批文下来晚一点,我们至少把地基打好了,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而且,适当的先期投入,也更能体现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决心,给上面更大的信心。”

于伟正听完,沉吟了片刻,用手指敲了敲沙发扶手。“嗯,同志们都谈了很好的意见。看来这趟没白跑,情况摸得比较透,问题找得也比较准。”他先肯定了大家的努力,然后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办高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啊,也是难事。对于我们东原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更是如此。资金、人才,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他看向众人。“但是,再难也要办!不办高校,我们东原的人才就会一直外流啊,我们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就缺乏最根本的智力支撑。我们这一届班子,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那就是对历史、对东原群众不负责任!”

于伟正的声音不高,但语气坚定,带着一种决断力。“庆合同志提出的建议很好,要马上着手成立领导机构。我看,就叫‘东原市高等学校筹备建设领导小组’。规格就按庆合同志说的,我和庆合同志担任组长,白鸽同志和成功同志任副组长,成功同志任执行副组长,牵头抓总,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作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教育局,孔德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联络协调。”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关于学科建设和师资问题,成功同志和庆合同志的意见我都同意。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先把医专、师专做强,再图发展。硬件建设方面,庆合同志说可以提前介入,我赞成。建设局、土地局和光明区要和两个学校对接,要立即启动新校区的选址论证工作。财政局要提前做好资金测算,哪怕我们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这部分先期投入挤出来!”

于伟正的拍板,让这件事情有了明确的路径和责任分工。书记的态度如此鲜明,下面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

“高校建设是长远大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于伟正最后总结道,“但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步伐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东原也会有自己的大学!这件事,今天就议到这里。成功同志,德文同志,云超同志你们按照刚才议定的意见,抓紧拿出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组建方案,尽快报市委常委会研究。”

侯成功和孔德文连忙答应着,站起身来。他们知道,于书记和张市长还有别的事情要谈,便知趣地告辞离开了办公室。

房间里只剩下于伟正和张庆合两人。窗外的知了声似乎更响了些。于伟正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站起身,走到办公桌旁,从抽屉里拿出一包没有开封的“中华香烟”,拆开,抽出一支,先递给了张庆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