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地方我也是听人说的,说是好些个官眷都在。”
“我与人家都不认识。”牛氏也
想去,
苦于没熟人一起。郭氏道:“你若嫌自个一人,
不如寻个人陪你一同去。”
牛氏得这话,寻上了曹氏,曹氏如何肯去,人家又没有下帖子请她。牛氏又去寻周氏,周氏倒想去,但也是苦于没帖子。
上回她带女儿去郑提刑家,是通过牛氏与她说的那名尼姑那弄来了一张帖儿。
俩家用一张帖,这是不光彩的事,被称为“蹭帖儿”,周氏怕人笑话她,也不肯一同去。
牛氏想来想去,想到了梁堇身上。她就认识恁些个人,官娘子们都不肯去,那就只剩下身边这些人了。
杨娘子和童娘子,牛氏压根没往她们身上想。
梁堇知晓后,却不肯和她一道去。因为那处都是官娘子们去的地方,她就是个开铺儿干小买卖的人。
“你个二姐,好小胆儿。你过去跟在我身后,谁知你是哪个。你一同过去,我遇上事还能有个人商量。”
牛氏头回过去,心中怯劲。她劝不动曹氏和周氏,难道还劝不动梁二姐吗?梁堇受不住她缠,又要倚靠她,不能得罪她,不得已,只得同意伴她去。
不知为何,她心中有些不安宁,许是想到了当初在杭州,跟着荣姐往同知娘子张氏家去的场景。
梁堇心里说,可能是她自己吓自己罢了。到了日子,她打扮的故意寻常,跟在牛氏身后,像她的女使一样。
牛氏赁了一顶大轿,和梁堇同坐,往秦娘子家中去。秦娘子家在街上东边,打外头看,大户门宅。
门漆了色,上挂俩只大灯笼。
轿子落在门外面,梁堇跟着牛氏走了进去,身边还有丫头黄梅,门前有管事妇人收帖子迎客。
进去后,小丫头把人领到了一间偏房里。
这时正值六月十九,偏房里也有俩位娘子,热的脸上淌白水,伏侍她们的丫头,一边用袖子沾脸上的汗,一边手上扇子不停地给她们扇热。
牛氏挑了个位子,坐了过去,用手绢扇了扇。问俩人:“这房里怎麽也不摆个冰盆?”
俩娘子对视一眼,其中一人问她:“你是新来的?”
牛氏不认识她们,不知怎麽称呼,便说:“不瞒二位娘子,我是头回过来。”
梁堇见这房小,房里只有一桌六椅,连个送茶的都没有。
“家中官位小的,来了只能在这等。等丫头来唤,咱们才能过去。”另一娘子说。
“咱好歹也是官眷,来到这处,连行商的家眷都不如,这叫甚麽事。”
牛氏听见,对梁堇说道:“你听,行商的家眷,也来了这处。叫你来,你还不肯。只是这地方,不知是个甚麽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