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又会让成败在一瞬间调转。
以刘承祐的事情来说,那四位顾命和刘承祐的关系,是一开始就这样水火不容的么?
并不是,从这四人没有杀掉刘承祐就可以看出来。
刘承祐身边的羽翼,就真的是助力,没有自己的心思么?
恐怕不尽然。
比如说,某个顾命大臣,说了一句刘承祐不中用,刘承祐就记恨在心。
这时候,他身边的人肯定要说啊:陛下,你看那家伙,现在目中无人,以后还得了?
换个说法,就算刘承祐无感,旁边人也会说:陛下,他在羞辱你啊,他在羞辱你啊!
没办法,顾命大臣不下来,他们这些羽翼怎么上位?
就算原本没有矛盾,也要铆足劲的把那些顾命大臣干掉啊。
《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那个“鼻毛哥”认识不,他就是具体表现。但现实中的类似货色,他们更隐秘,更像是为主人冲锋陷阵的忠犬。
看到没,这就是人性。
你说刘承祐身边的都是坏人吗?都不忠心吗?
恐怕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希望进步罢了,为了进步,可以牺牲君主的利益,哪怕他们看到了风险也会装作看不到。
然而,刘承祐看不明白这一点,或者是看到了,但是觉得他和手下人殊途同归,无所屌谓。
那接下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有杀。
因为刘承祐连手下都驾驭不住,他还能干啥?什么简单,什么痛快,他就干什么。
刘承祐把其他三顾命杀了,他跟郭威也差不多到硬刚的时刻了。四个里面死了三个,剩下那个还能独活么?明摆着的。
刘承祐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难道真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历史书没有说,历史也不讲究什么“如果”,但我觉得,肯定还是有办法的。起码刘承祐那个局,一开始并不是死局,甚至活动的余地还相当大。
刘承祐确实蠢,但他不是一般人想的那种蠢,而是几乎所有“不成熟”年轻人身上都有的那种“蠢”。
他看起来蠢是因为有机会挨刀,其他人连进这种高端杀局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无所谓蠢不蠢了。
再来说刘承祐为什么要杀郭威的家眷,主要还是因为他身边的人怂恿的。
他身边的人为什么怂恿呢?
因为,刘承祐是他们手中的傀儡和玩具,虽然刘承祐本人并不能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
郭威杀回来,如果不弑君,或者不在第一时间弑君,那么必定会杀刘承祐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