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小说网

中文小说网>两宋英雄传 > 第170章 谈诗论文(第2页)

第170章 谈诗论文(第2页)

普安又道:“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之中继王子安后最负盛名的了,他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乃是唐代奇文之首了,连武则天都拍案叫好,说骆宾王可以写出这等文章,乃是贤才。没有将骆宾王引荐给朝廷,是宰相的过失。可见武则天对骆宾王是十分赏识的。”

余众忙道:“原来如此。”武连惊道:“那么,八圣是那些人?”

普安说道:“是春秋时,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东汉时,医圣张仲景;东晋时,书圣王羲之,唐朝时,诗圣杜工部,画圣吴道子;我朝文圣欧阳修,词圣苏东坡。此所谓八圣是也。”言毕尽皆惊叹不已。

普安意犹未尽,看向子午,随即问道:“不知师兄对欧阳修的大作有何见解?”

武连忙道:“何时作的文章也说说。”

余下笑道:“你这大笨蛋,直接说行文背景,不就可以了。”

黄香惊道:“欧阳修,可是文坛泰斗。”

赵香云点了点头:“苏东坡可是对欧阳修颇为敬仰的。欧阳修有一篇文章,堪称名垂青史之作,叫做《醉翁亭记》,你们可知道?”众人点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连为了在赵香云面前显摆,马上吟诵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子午不甘示弱,忙介绍道:“《醉翁亭记》作于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他从东京被贬官到滁州,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抵达滁州心里不是滋味,可想而知。这是何故?原来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因此被落去朝职,贬放滁州了。他在滁州倒也逍遥自在,为民造福,年丰物阜,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细细想来,欧阳修可不甘寂寞,当然不甘心如此离开东京。但当时他不能力挽狂澜,只好寄情山水,写了这文章来排忧遣愁了。真可谓与民同乐,是个好太守。”

余众叹道:“原来如此。”

普安接着道:“文圣欧阳修的散文颇有特色,其文简洁明快,委曲婉转,既摇曳多姿又丰满生动,多为后世所学。尤其是这《醉翁亭记》更是独步天下了,此文之中有二十一个‘也’字,写法别致,灵活而自然。朗朗上口,浑然押韵,既有行文上的气势之美,又具听觉上的节奏之美。即便被推为宋文之冠也是绰绰有余。据说那首句便是反复推敲修改以后才得以定稿,所谓‘环滁皆山也。’开篇之句便用一个‘也’字,气势上已略胜一筹,可谓先声夺人,而后引人入胜便不在话下了。欧阳修是大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恐怕只有苏东坡可以与之比较,不过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确是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大家风范。”一个个对余下的头头是道惊叹起来。

黄香心里闷闷不乐,如何余下不能像昨晚普安一般饱读诗书,头头是道。赵香云也感到武连如何不能显摆一番,心里也是颇为不悦。武连、余下心知肚明,不可让黄香、赵香云小瞧自己,就不甘落后,跃跃欲试。

余下笑道:“武连师兄,不知你对苏东坡有何了解,也给我们说说。”

武连道:“东坡肉,你们吃过么?”

赵香云摆摆手,指了指自己的身材:“我不喜欢,会吃胖的。”

黄香笑道:“我可不爱吃。不过什么来历就不知道了,说说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