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知行合一,从内心去体察天理。
何为天理
暨,你观察到的天理,便是天理。
认为‘良‘知’既‘天理’。
这要比那什么灭人欲、存天理好多了,也科学多了。
更是符合人的基本价值观念。
人若是没有了欲,也就没有了情。
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也就忽略了自然发展规律。
肯定是不可取的。
李世民听了,都是连连摇头。
然而,后世的帝王却总觉得自己要是能够灭人欲、存天理,就没有人会想着造反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在五十多岁,经历了起起落落之后的感悟。
也算是王阳明的心学代表之一。
李世民听完,只觉得眼前一亮。
颇为赞同。
便迫不及待地让陈平安讲述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他的心学。
陈平安也觉得大唐需要一个官学。
如今有了大唐邸报、有了舞台剧、有了诗赋,还不够。
当初的科举制度规定的《中庸》、《论语》、《大学》、《孟子》,还有五经,也算是科举制定用书。
毕竟四书五经这种科举指定用书,沿用了千年之久。
而且,这里面囊括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只要是读了这些书的人,必然也能明事理了。
若是直接换成其他书籍。
以大唐如今的文化程度来看。
也不太可能。
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学上的改革。
当初,陈平安还讲述了韩愈的一生。
如今,再细致地讲述了北宋四大学派,还有明朝时期的王阳明心学。
带给李世民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
他也希望大唐能够有这么多的人,能够提出来这么多的学问。
道理越辩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