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欧阳伦那个蠢货,简直就是蠢到了极点,脑子让驴给踢了。。。不,他是根本就没长脑子。
而且若不是他,这事根本就不会闹得这么大!
朱元璋已经老了,老到没有精力,再去管教自己的儿子们了。也没有精力,对整个帝国都如臂驱使了。但人越是老,越是爱脸面。对他而言,茶政的事闹出来,史书上就要记载一笔,他朱家龙子龙孙,皆是帝国的蛀虫。
“秦王的奏疏还说。。。。”
朱允熥继续慢慢的开口,“陕西的武备,之所以有些糜烂,先前白莲妖人造反,数千乱民就能攻下京城,而官兵却一触即溃的根源就在这儿。”
“武官多是世袭的,各地的卫所暗中也都参与一些违禁的事,大家的心思都在捞银子上,谁还愿意练兵打仗呢?”
说着,他又顿了顿,“秦王的意思是,该免的就免掉,不能再让这些人,世袭着武官的位子了!”
话音落下,他的目光之中带了几分期盼。
可能在朱元璋的眼中,秦王的奏疏是他的孙儿,对陕西武备的关心。而朱允熥却看到了另一点,那就是秦王朱尚炳,有继续染指兵权的心思。
奏疏之中,茶政案涉及的武官二十六人。这二十六人之中,不乏卫所指挥使,指挥同知等高阶武官。换下去容易,换谁上来?
难不成,再从秦王名下西安三护之中挑?
不行,决不能再让秦藩在陕西掌握军中的话语权!
“秦王说的有理!”
朱元璋捂着心口,身子往后仰,“功劳饭,不能吃几辈子。这些人在西北太久了,要挪地方了。。。。。”说着,他睁开眼,看向朱允熥,“传旨给曹国公,让他举荐些人上来!”
“这。。。”
顿时,朱允熥心中一喜,但他却不敢表露这份喜悦,而是犹豫的说道,“不问问秦王的意思?”
“呵!”
朱元璋一笑,目光在朱允熥身上停留片刻,“他也还小着呢,他能有什么见识!”说着,摆手道,“你和曹国公一块商量着办吧!”
“孙儿遵旨!”
在朱允熥的心中,这是最好的结果。李景隆是个外姓人,即便手中再有权柄也是外姓人。而且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肃镇,不可能永远执掌西北兵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外!”
忽然,朱元璋又道,“去年开始练兵,今年再整顿西北兵马,宁夏还要设卫。。。。。”说着,他沉吟半晌,“给曹国公一个期限,让他在年底之前把这些事做好!”
朱允熥心中一沉,“调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