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辅政之权
西北战乱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朝廷正是逢年过节的休沐日。
百里鸿在睡午觉,秦枭和楚九辩则正在养心殿批奏折。
他们正看到了齐执礼递上来的一封折子,上面谈及漕运分司建立的事,说他到了通州之后,就找了当地衙门主事,还找了名单上通州本地的三位学子。
因为有朝廷政令,且设立分司对通州本地也是好事,能给当地官员提高政绩和油水,所以官员们也都非常积极配合,建立分司的工作便很顺利。
而名单上这三位学子,也确实有才气有能力,各有所长,又互相敬重,因而一起帮着齐执礼解决了许多事。
便是最难的“招工”和“荐官”,也是这三人与当地官员富绅们周旋,在不得罪他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选到了那些有能力的小官,而不是那些恐有钱财的关系户。
齐执礼还说再过半个月,他就能出发去下一个地方。
“这事交给他还真是做对了。”
楚九辩道。
秦枭颔首:“只是给他的三千两银子还是太少了,不知能撑到几时。”
“售卖细盐的商队们也该回来了吧?”
楚九辩问。
秦枭道:“陆氏的商队今早刚回来,其他几家十月之前定也都回来了。”
届时第一批细盐的分成便能收入国库,多少能缓解下压力。
不过这些世家却肯定都不会乖乖按照定额交钱,所以楚九辩早就想要该如何对付他们了。
就比如邱家。
此前中秋宫宴结束后,邱家就先给了朝廷一批银子,算是给楚九辩和秦枭卖个好,为的就是从楚九辩手里拿到宫宴上喝到的美酒。
不过楚九辩一直没给他们准话,便是等着邱家能把剩下的分红尽快送过来。
其他世家,比起邱家更好对付。
因为楚九辩给他们的细盐数量定额有限,而他们各家商队往外卖的时候,一斤盐卖了多少银子也都能查到,因此各家想要在账目上做手脚很难。
最多也就是能贪点蝇头小利,可以忽略不计。
但邱家不一样。
他们的商队能去到边外,像是漠北和西域,就都有他们的商路。
借着大宁内外的信息差,邱家欺负塞外那些人没见过细盐,所以使了很多小手段。
就像秦枭此前得到的消息,就是邱家在卖细盐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售卖纯纯的细盐,而是将其按照一定比例与粗盐混合,做成了比粗盐更好,但远比不上细盐的“精盐”。
因为有了混合,可售卖的精盐数量就变多了,能挣的钱便也更多。
其他世家自然也想效仿,但大宁内部买得起细盐的人家消息都灵通,知晓真正的细盐是什么样的,所以便是有混合之后的精盐,他们也不会心动,只会想要细盐。
所以这两个原因相加起来,邱家能挣的钱便比其他世家多了不少。
也因此,邱家更容易在账目上扯谎。
但楚九辩和秦枭眼下也只打算若是他们不做的太过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