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孝让士兵安抚百姓,自己带着张清、琼英往粮仓赶。果然如守军所说,粮仓只有几十个老弱看守,见启军来了,立刻扔了刀投降。杨文孝让人清点粮草,刚要去军械库,就见林冲派人来报:“城外有援兵!是段二从东门调过来的,约莫三千人!”
“张清将军,你去帮林将军!”杨文孝下令,“告诉林将军,尽量抓活的,问问段二的去向!”张清领命而去,杨文孝则带着琼英往军械库赶。军械库里,几个守军正慌慌张张地往火药桶里塞引信,想把军械库炸了,琼英抬手一箭射穿引信,杨文孝带人冲进去,三下五除二就控制了局面。
就在这时,城西突然传来一阵混乱的马蹄声。一个士兵跑进来喊道:“将军!段二和段五跑了!他们带着亲信从后门逃了,还想把抢来的金银都带走,百姓们拦着不让,他们竟砍伤了好几个百姓!”
杨文孝立刻带人追出去,只见城门口乱作一团,百姓们围着几辆马车,有的用扁担砸马车,有的拽着马缰绳,段二和段五骑着马,手里的刀还在滴血,正嘶吼着要冲出去。“放下刀!”杨文孝大喝一声,火枪队立刻围上去,段二见势不妙,想挥刀砍向身边的百姓,却被琼英一箭射中手腕,刀“哐当”掉在地上。
“抓活的!”杨文孝下令,士兵们一拥而上,把段二、段五和他们的亲信按在地上。百姓们围上来,有的扔烂菜叶,有的骂着“杀人凶手”,直到杨文孝安抚了许久,才渐渐散开。
天蒙蒙亮时,江宁城彻底平静下来。关胜守住了城门,林冲打退了援兵,张清押着俘虏回来,琼英则带着士兵在城里巡逻。杨文孝站在城楼上,看着百姓们给士兵们送水送粮,孩子们围着士兵的火枪好奇地看,老人们坐在门口念叨着“可算盼来救星了”,心里满是滚烫的激动——这不是他第一次打仗,却是第一次明白,真正的胜仗,不是杀了多少敌人,而是让百姓能安心地笑着回家。
他让人给全椒的杨延昭、李星群送信,信里没写自己如何杀敌,只写了江宁百姓的模样,写了周显的帮忙,写了四将的辅佐。信差出发时,杨文孝又叮嘱:“告诉父亲和李叔,江宁百姓盼着咱们早日平定方腊,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失望。”
城楼下,阳光渐渐升起,照在百姓们的笑脸上,也照在杨文孝年轻却挺拔的身影上。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仗要打,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身边这些并肩作战的兄弟,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晨光刚漫过全椒城外的战壕,杨延昭的主营帐就飘起了炊烟。帐内,李星群正展开杨文孝送来的捷报,指尖划过“江宁已破,西城门尽在掌控,粮仓军械库无损”的字迹,嘴角忍不住扬起笑意。杨延昭坐在对面,手里捏着茶杯,热气氤氲着他的银须,语气里满是欣慰:“文孝这小子,总算没辜负我平日的教导,第一次独领任务就拿下江宁,好样的!”
“只是江宁刚破,城里还有残余的方腊守军,杨文孝身边虽有关胜、林冲四将,却少了些安抚百姓、巩固城防的人手。”李星群放下捷报,眉头微微蹙起,“而且王庆还在全椒,若是他得知江宁失守,说不定会狗急跳墙,派兵去袭扰江宁,到时候文孝怕是应付不过来。”
杨延昭放下茶杯,沉吟片刻:“你说得对,江宁是断方腊粮道的关键,绝不能出岔子。你看,派多少人去支援合适?”
“一万五千人吧。”李星群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全椒与江宁之间的官道上,“让张青、孙二娘带队,他们俩熟悉后勤调度,既能帮文孝加固城防,又能安抚百姓。再带些粮草和药材,江宁刚经历战事,百姓们肯定缺吃少穿。”
杨延昭点头赞同:“就按你说的办!让他们正午出发,务必在日落前赶到江宁。你再给文孝写封信,叮嘱他守住西城门,别让方腊的援兵钻了空子。”
李星群提笔写信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亲兵进来禀报:“元帅、监军,全椒城里跑出来两个汉子,说是江宁守将段二、段五,要见您二位!”
“段二、段五?”杨延昭愣了愣,随即冷笑,“这两个蠢货,肯定是江宁丢了,逃到全椒来的!带他们进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