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40的3款联装的装备则各一套,这还是从舟艇部队的订单里匀出的,方便他们熟悉及训练。
牵引式的160迫,还亲自带着他们试射一番,之前在展会演示中,未曾展示的一些,让其具备很不错部署性能的设计也展示在眼前。
先是座钣,其底部遍布着大量加强筋,除了提高座钣承受能力,以及更均匀稳固向地面传导后座力外,其特殊排布,还可用于快速部署。
其实就是炮展开后,炮管仰角大一点,装枚炮弹或是特制空包弹,也可以提前放好,一开火,只要不是非常硬的石质地面,座钣便可直接嵌进去,完成发射部署。
当然,正常布置,还是挖完备阵地,或至少挖个坑,把座钣放坑里,如此更稳固,也降低炮尾高度,方便进行装填。
而座钣上还有一个特殊装置,你可以理解为火炮的炮膛,被单独拆下安在了座钣上,楔式炮尾,口朝座钣底下,可装一发三七毫米空包弹,一开火,便可将座钣与地面分离。
160迫的这个大座钣,加上那一堆加强筋,开火后的强大后座力下,与地面很结合得很紧,若是粘性土质更麻烦,刨出来得费半天劲。
而有了此装置,基本省去了这个费力耗时过程,迅速将炮收起,便可牵引转移,结合炮管可单独分离提前转移,其机动性很强。
其牵引车,也不需要什么进口重型卡车,平常轻型卡车便可,在平坦路段,甚至大马力皮卡也行,若拆分牵引,估计皮卡便可顶上。
其他的装备,也被配发下去,测试检验后,便迅速开始习练熟悉,教官的话,有修械所派出的人,既负责核心课程及指导训练,也负责收集装备使用信息,为后期优化改进提供资料。
而国产装备交付十来天后,头批水上飞船,也迅速运作完成,在日本人尚未反应过来阻挠前,直接交付,成为既定事实。
同时,一并起运的,还有舟艇部队订购的一批波音281及霍克三的零部件,这是临时调配的,不算多,但这却把相关飞机公司、零部件的制造商们,拉进水上飞机订单的利益链,日本人想阻挠破坏难了。
尤其资金到位后,水上飞机公司的生产线与供应链,从之前林家贴补时的半死不活的低限度生产状态,变为现在一派欣欣向荣的开足马力全力生产状态,这使无数公司活了起来。
对于那些,以此获得支持的政客而言,断订单,便可能是将公司工厂往死路上推,他们肯定坚决反对,且比交付前更强烈。
毕竟已开工出口,结果被人搅黄了,那就是你无能维护不了选民的利益了,照样会反对你,这些人肯定会更用力的争取,同样,对面想推翻此事,也要付出更大代价。
或是用极其珍贵的政治资源进行交易,或是拿出极其庞大的好处进行补偿,不说拿不拿得出,日本人愿意掏吗?
要知道,这边只是顺势撬了下,并没有掏出太多实质性的东西,而他们,却是要实打实付出各种资源,而若只想空喊口号或施压,很难撬动这种实打实的利益关联,毕竟这种无端把一堆人得罪死,又无多少实质好处的活儿,可没什么人愿意干。
国外的搏弈不多赘述,国内,情报处与日谍机关,双方都无比清楚,战争即将开始,双方都不再后退、避让,双方展开了激烈交锋。
一方面,日本派出行动人员,牵制情报处精力,有炮灰,也有精锐,甚至还有日本人的特战队伍,也现身交锋过。
另一方面,便是不遗余力的渗透收集情报,但有所转变,不再是曾经长期潜伏渗透的模式,一方面进度太慢,另一方面,是花费的成本代价过高,尤其情报处的反谍,大大拉高了成本。
其以独立任务,或一系列联系紧密的任务,单独派遣谍组,打着各类名号,顶着各类伪装头衔,前往目标所在地刺探相关情报。
或是自己收集刺探情报,但更多的,是收买策反或胁迫一些人,为他们做事,采用种种种手段,获得他们所需的讯息。
这一方面,是旧体系的情报收集网络,在情报处的持续打击下,被搅得七零八落,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情报需求,另一方面,便是战争即将开始了,他们急于更新各类具有时效性的情报。
像国府在各地的布防,武装更新状况,永备半永备军用工事建设,乃至物资储备、运输能力,乃至经济及工矿业发展等等,林默一搅和,这些的变化在近期大量爆发,让日谍机关颇为忧虑。
像后勤方面,之前案子情报处卖面子没深查,继而搭上线的一位后勤军官,最近主动秘密报案,其被日本人算计拿住把柄,对方胁迫让他提供各类机密信息。
因为与情报处有过接触,对他们的能耐,心中有个粗略了解,且知道一些情报处的政策,所以选择自曝,避免被拉入深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