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粟米相易,勉强尝新。
更多者,乃提负袋,以内盛粟米按市价折换猪肉,彼等人家穿衣朴素,计算谨慎,购肉半斤至一斤为多见。
由此看出,关中百姓粮仓日渐充盈,愿以存粮换新味改善伙食。
且反应关中粮价平稳,百姓方有底气以此易彼。
以金币买肉,最为便捷。
此为多数长安城中富庶之家,亦有修路领薪百姓。
十五文之价,闻之不高,能持金币购物者,非有稳定营生进项不可。
肉铺台账明了,金币会账者为众。
由此可见,京畿之地工商活跃,雇工得值。
其三:管窥一斑,民生大略。
一物之兴,可惠民生。猪肉推广不仅增添一美味,更为一廉价肉食且富了百姓餐桌。
猪肉价高于杂食,低于牛羊,恰补易市物缺。
满足小康乃至庶民肉食需求。
支付多样,生计各异。绵帛、粟米、金币,可见民生经济之层次。
丝绵者,积蓄也。
粟米者,根本也。
金币者,活乏之财也。
能以丝绵易肉者,家底较厚;以粟米换肉,需动根本稍显拮据;以金币买肉,其家资流行性最佳。
不论以何种方式,百姓愿为此新肉付出,其背后必是反应百姓对生活品质之向往。
亦为当下民生具有一定活力与消费欲望之体现。
物价之稳,民心所系。购肉者踊跃,侧面反应长安米帛等基础民生物资价格平稳,未有过大波动。
民无饥馑之虞,方有追求美味之心。
猪肉虽微,然其市易之景,可证长安城内生机勃勃,百姓生活于平稳中渐有提升之象。
儿臣立志常俯身下市井,体察民生,惟愿不负父皇教诲之恩!
承乾于七月十五,长安东市见闻奏。
李世民频频点头,时不时打量几眼对面坐着的李承乾与苏尘。
此报告李世民第一次见,开头没有敬语,倒像是史官记事。
“好!”李世民收起报告揣进袖口,看向李承乾吩咐道:“高明记着!”
李承乾立即起身,保持作揖之姿。
“今起,每月逢整便服出宫体察坊间百市,回宫细拟报告上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