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漱石说道,“诸位,你们收拾收拾东西吧,我找到收信人了。”
“还”
卫燃张嘴说出第一个字之后却说不下去了,他甚至不敢问。
“还活着”
夏漱石点点头,“收件人高红燕还活着,已经93岁高龄了,但是身体硬朗着呢。
那老太太根本闲不住,自己伺候着一亩谷子地和一畦枸杞不说,每天还蹬着三轮车出去遛弯儿呢。”
说到这里,夏漱石点亮手机翻出一张照片递给了卫燃,“张扬就在那边呢,我让他先过去看了看,到了当地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可是老大一家子人。”
“哦?那老太太家里还有什么人?”
卫燃接过手机的同时问道,在这张翻拍的照片里,一个捯饬的格外干净的老太太坐在几口漂亮的窑洞前面,在她的怀里,抱着个白白胖胖的小婴儿,身后则站着一大家子人。
“有个儿子叫李卫河,是个打过对越反击战的老兵,全须全尾的得过二等功呢。”
夏漱石用手指头指着照片里的一个看着能有七十岁上下的老汉说道,“他有仨儿子俩闺女,其中一个儿子和俩闺女都姓李。
另有一个儿子姓武,最小的那个儿子姓王,据说都是亲生的。”
对着照片里的人一番介绍,夏漱石继续说道,“他那俩闺女嫁给一户姓何的街坊家的俩儿子。
两家以前住窑洞的时候是上下院,现在改平房了也是挨着。
两家关系好的跟你和女王各自姥姥家一样,连中间院墙都拆了。
照片里这俩大姨就是李卫河的俩闺女。”
见卫燃不说话,夏漱石继续解释道,“李卫河的仨儿子也都当过兵,和你带我去过的自贡李家差不多。
到了他们这一辈儿,三家都是独子,如今老大家的已经结婚有孩子了,这老太太怀里抱着的就是。”
“开枝散叶了”卫燃叹息道。
“可不,这一大家子人现在还住在窑洞里的除了高红燕老太太和她儿子李卫河夫妇,她的三个孙辈也会轮流去照顾他们。”
夏漱石重新灌了一口茶说道,“08年的时候,他们村儿的村民大多就已经搬到村民居民点的平房里了。
但这位老太太说什么也不搬,我听说当地做了不少工作都没用,那老太太后来都要拿放羊的鞭子旋人了。
后来这老太太的孙子辈一起出钱重新翻修了窑洞,还把窑洞到村子之间的路给简单修了修,这事儿才算结束。”
“这身子骨也太硬朗了吧?”
在旁听的穗穗惊叹道,“这都赶上尼古拉老爷子了”。
“可不”
卫燃终于将这张翻拍的照片还给了对方,“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一早7点半起飞的航班,飞南泥湾,张扬在那边接咱们。”
夏漱石说道,“你们的机票都已经买好了,那位刘哥买的,但是付钱的是禽兽儿,另外,你们吃晚饭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