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众卿都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那朕这里,倒有一份现成的条陈,或可抛砖引玉。”
他目光转向一旁侍立的小太监,
“将九皇子昨日所呈的策论,分发给诸位爱卿看看。”
小太监立刻躬身,将早已准备好的、内阁完善过后、誊抄清晰的若干份策论,恭敬地分发给前排的重臣。
崔琰接过那份策论,初时心中还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一个九岁稚童,就算如天幕所说未来能成为千古一帝,现在不过一顽童,能有何高见?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那上面条理清晰的“糊名誊录”、“分级考试”、“策论为主”、“工学并举、技优则仕”等策时。
脸色不由一变,从疑惑到惊讶,从惊讶到震惊,最后化为一片难以置信的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
这……这真是九皇子写出来的?!
这些条款,每一条都精准地打在了现行制度的弊端之上,同时又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方向!
虽然细节仍需完善,但其框架之新颖、思路之清晰、眼光之毒辣,绝非寻常孩童所能及!
难道天幕所言……?!
此子若真成长起来,又有天命加持,世家危已!
他猛地抬头看向站在前方因早起而精神不济的小皇子,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忌惮。
其他拿到策论的世家重臣,也纷纷露出骇然之色。
皇帝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众卿以为,以此为基础,完善科举与工科之法,可还‘急不得’?
可还需‘从长计议’?”
朝堂上一片寂静,崔琰心中飞快权衡。
陛下决心已定,且手握如此成熟之法,
更重要的是,有天幕预言在先,科举取士已人尽皆知,此时若再强行反对,不仅毫无胜算,反而会显得世家只顾私利,罔顾国本。
必将失去天下寒门学子乃至百姓的民心,留下千古骂名!
科举工科,利国利民,这个大义名分,太重了!
崔琰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悸与杀意,率先躬身,语气已然不同:
“陛下圣明!九殿下……大才!
老臣方才浅见,实不知殿下已有如此周全之策。
以此为基础,科举与工科之事,确可尽快推行。
臣,附议!”
【此子断不可留!】